技术服务
新郑好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的三大要点!


流行性腹泻从2011年猪场爆发至今,给养猪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尽管采用了各种措施,但是很多猪场对流行性腹泻的控制并没有达到预期,致使许多猪场老板“谈腹泻色变”。

在近几年发生的腹泻中,实验室检测结果多认为是流行性腹泻的变异毒株,专家的观点也众说不一。

笔者根据近几年对猪群流行性腹泻的诊治发现:不同猪场情况不一,也有不少成功控制流行性腹泻的案例。结合近几年在临床上所遇到的情况,对于流行性腹泻,谈一下个人的诊疗体验,运用这些防治方案,猪场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至少会减少60%以上。

临床诊疗的几家猪场个案

一、诊断误区

1、实验室诊断误区:实验室检测只对猪场要求检测的病原进行检测,不能检测出其他病原,同时,实验室检测有时也存在误差。

笔者自2013年至今,发现一些猪场出现非典型的伪狂犬症状,但实验室检测却没有检测到伪狂犬野毒,笔者一直在疑惑,明明解剖中发现了伪狂犬的病理变化,但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伪狂犬gE抗体阴性(没有伪狂犬野毒),治疗中按伪狂犬感染治疗能控制住病情。

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少有二十例,至2015年11月在福州举行的中国第六届兽医大会上,白挨泉研究员与何启盖教授也提出这一问题(即猪病发生伪狂犬,但实验室检测(PCR)却检测不到伪狂犬),至于是什么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说明在伪狂犬的诊断中,不能只依赖实验室检测,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临床诊断误区:由于当前从事猪病临床的专业兽医太少,搞学术的专家又太多,能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结合起来看问题的人更少,所以误诊率很高,就出现了不同的专家观点多样化。

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发现流行性腹泻大多以6种方式出现最为常见:

? 流行性腹泻+非典型伪狂犬;

? 流行性腹泻+温和型猪瘟;

? 流行性腹泻+饲料有毒(饲料本身及霉变);

? 流行性腹泻+球虫;

? 流性性腹泻+细菌性腹泻;

? 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

在临床诊治中,要做出准确的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还是有很多流行性腹泻可以很好控制。

 

二、免疫误区

1、只重视特异性免疫(疫苗),而不重视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力)。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李晓成研究员和河南农业大学常宏涛博士都对当前的流行性腹泻毒株与市场上的疫苗毒进行了测序检测,也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及观点,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并不完全一样,只能说明疫苗有效,但能不能完全保护。

在实际中发现,现有的伪狂犬疫苗有效,但一部分猪群需增加免疫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部分猪场的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母猪及仔猪常见到耳静脉不充盈、有泪斑、黑眼圈、眼睛发红、背部毛孔渗血、被毛粗乱、仔猪淋巴结肿大2倍以上、腹股沟淋巴结发青或发黑等现象,采血化验时发现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数量等。

当猪只处于亚健康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再按常规免疫剂量使用疫苗,也会引起免疫失败现象。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倍利能(黄芪+刺五加)400g每吨饲料,连用15天,可提高猪群免疫力,能够猪群消除亚健康现象,同时发现黄芪多糖、板青颗粒也有类似的效果。

 

2、疫苗生产厂家多、效果不一,保护率大多达不到预期,以至于当前一些规模化猪场采用返饲的方法来预防猪流行性腹泻。

 

三、生物安全误区

 

在不少猪场中发现消毒与隔离不能按要求执行。有的猪场不消毒或不合理的消毒,消毒效果不好;有的猪群消毒剂用量太随意,不按要求的比例稀释;同时一些猪场因成本问题,长期使用单一的消毒剂,以至于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而引起消毒效果不理想。

建议做好猪舍的清洁、消毒,推荐使用复合型消毒剂威能(10%戊二醛+10%苯扎溴胺)消毒。

 

猪场引种时,一些猪场引种时不把消毒隔离当回事,种猪引回来后直接混群或隔离3—5天后直接混群,造成在引种后7—15天猪群发生疾病。

 

所以引种前一定要按要求做好隔离与消毒。       

版权所有 ©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SEO标签    本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