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育雏篇(三)——育雏期管理要点
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但其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吸收能力弱,免疫机能尚不健全。胆小怕受惊,育雏期是鸡群死亡的高峰期,因此。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温度管理
保温对雏鸡尤为重要,一般第一周在33-35℃,之后每周下降2℃,直至将至18-21℃。适宜的温度促进卵黄的吸收利用,利于雏鸡的快速发育,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管理过程中注意观察鸡群的活动合理调整温度,鸡群靠近热源聚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鸡群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考虑温度过高。
2、湿度管理
适宜的湿度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量散失而造成脱水和饮水过多发生下痢,第一周湿度在60%-70%,第二周以后55%-60%较为合适。
3、密度与通风换气
饲养密度密度过大,雏鸡活动场地小,不利于雏鸡采食饮水,鸡群整齐度差,同时雏鸡的代谢旺盛,高密度造成舍内空气污浊。育雏期一定要解决保温与通风的矛盾,通风不良,除了鸡群排出的二氧化碳,还有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在舍内蓄积,浓度过高时会影响鸡群健康,同时极易引发疾病。夏季要加强通风,冬季做好保温的同时,在中午期间适当通风。
4、光照管理
雏鸡入舍后前三天23小时光照或通宵光照,白天尽可能利用自然光,之后变为弱光并逐渐减少光照,一周后除采食需要光照,晚上其他时间可以不开灯。光照期间不要过强,防止出现啄羽啄肛的现象。
5、饮水
雏鸡入舍后充分休息,要在出壳24小时后初次饮水,要饮用温水,可以在水中添加8%的葡萄糖。初次饮水后可以自由饮水,在2-5日龄,饮水中添加普乐健和倍利能可以净化雏鸡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同时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加快免疫器官的发育。3-7日逐渐换用乳头饮水器,注意饮水设备的卫生清洁。
6、开食
初次饮水2小时后可以开食,鸡群中有1/3以上的雏鸡有觅食行为时,即可开食。首次要将雏鸡料撒在纸板上或专门的开始盘上诱食,1-2天后逐渐撤除使用料槽,随着雏鸡日龄增大,料槽的高度适度提高。每次添加饲料不能过多,一天喂3-5次。
7、断喙
防止啄癖最好的措施就是断喙,同时也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断喙前两天在水中添加维喜、倍利能,降低应激和出血。
8、应激
雏鸡生性胆怯,尽量降低环境中噪声、惊吓等应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
9、卫生消毒
育雏期死亡率较高,主要由于雏鸡抗病力低下,另一方面如果环境卫生良好也可以降低死亡率。因此为防止疾病的发生,鸡群要带鸡消毒,可以杀灭病原,净化空气,根据季节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