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蛋鸡产蛋下降的常见原因浅析
蛋鸡产蛋期是鸡群处于敏感的生理期,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都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如饲料营养因素、应激因素、霉菌毒素、疾病因素等都会对鸡群造成影响,出现卵巢或输卵管发育不良及炎症等病变,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目前临床上关注较多的是产蛋高峰期不明原因的产蛋率突然下降和大幅下降,对蛋鸡养殖户的生产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在此,对产蛋率下降的原因进行浅析并提出较为合理的防控措施。
1、饲料营养因素
早期体重不达标,蛋鸡5周龄的体重是决定产蛋高峰的重要因素,在养殖场真正达标的却很少。体重不达标会使鸡群缩短高峰期甚至没有高峰期,其中有营养过低、蛋白过高等因素,也有其他因素。
产蛋期营养不足,蛋鸡产蛋期的营养需求较高,使用质量低劣的饲料,或自配料达不到标准,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不均衡。长期营养不足,鸡群的蛋白质、个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引发鸡群发生代谢性疾病,饲料利用率低,产蛋时间延迟、产蛋率低。
2、饲养管理的影响
产蛋下降在临床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采食饮水供给不合理,均匀度,差产蛋性能差异明显。光照不足,光照时间和强度不够或不规律都会影响产蛋性能,因为光照是可以刺激性腺激素分泌的。特别是较偏僻的小鸡场,突然断电没有照明会引起产蛋率急剧下滑。通风不良,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对鸡群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损伤,对鸡可造成慢性毒害作用,导致体质下降,影响产蛋。应激因素,夏季高温应激、秋冬冷应激等各种应激因素,会导致产蛋率突然下降;应激消失后,产蛋率也会恢复。
3、疾病因素
病毒性疾病是造成产蛋下降的主要因素,病毒病发病较快,产蛋下降率高。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①新城疫是产蛋鸡最常见的易感疾病,蛋开产前或在产蛋高峰期不及时而有规律的进行新城疫免疫,很容易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的感染,主要表现产蛋下降。②低致病性禽流感也是养殖户首要防范的疾病,在鸡场仍有发生,鸡群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会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和产蛋急剧下降。③减蛋综合征,本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产蛋畸形和产蛋率突然下降。④传染性喉气管炎,5-8月龄蛋鸡易感,患病鸡群会出现产蛋率下降。
常见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也会造成产蛋下降。①大肠杆菌病,产蛋期蛋鸡感染大肠杆菌常表现卵黄性腹膜炎,出现产蛋严重下降。②沙门菌病,成鸡感染症状较轻,侵害母鸡卵巢,有时会发生卵黄性腹膜炎,可导致产蛋下降。③传染性鼻炎,可发生于不同日龄的鸡群,造成鸡生长发育受阻,生产下降。④禽霍乱,感染的产蛋鸡,产蛋下降,严重的可出现停产。⑤寄生虫病,鸡群感染寄生虫降低饲料转化率,产蛋下降。
防控措施
饲料营养合理,产蛋期的饲料根据不同品种的营养需求做到营养要均衡,尽最大程度发挥产蛋性能。产蛋期的饲料不要轻易更换,确需要更换时应逐渐过渡进行。在饲料储存方面,要主要防止饲料发生霉变。
加强饲养管理,光照可以刺激性腺激素分泌,在开产前要阶段性的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让鸡群逐渐适应光照,给予适宜的强度、光谱和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性能。加强通风,特别是在冬季,既要做好保温防寒,也不能忽略通风换气;夏季高温高湿也要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干燥。现代的封闭式鸡舍一旦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气体超标,会引发疾病导致产蛋下降。应激因素在产蛋期也是造成产蛋下降的原因,要减少气温突变、换料、转群、免疫接种等应激的发生,在这些应激因素出现前,预见性的使用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缓解应激造成的影响。重视消毒,每天及时清理粪便,每周进行舍内外彻底消毒。
疾病的防控,对于引起产蛋下降的疾病,以预防为主,合理的消毒程序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疾病发生。对于病毒性疾病,根据自己的鸡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蛋鸡产蛋期由于高负荷的生产,定期投喂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进行补中益气,增强抗病力。一旦发现疾病,及时诊断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