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应激性腺肌胃炎的防治
家禽腺肌胃炎是一种以鸡只腺胃肿大、黏膜溃疡、脱落和肌胃龟裂甚至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怕冷等,常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易继发其他疾病。引起腺肌胃炎的原因很多,大家熟知的有饲料营养因素:霉菌毒素超标、硫酸铜超标、劣质鱼粉、生物胺含量过高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如:如腺病毒、呼肠孤病毒、马立克病毒、传染性贫血因子等。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却常被忽视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应激,应激也是造成腺肌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均可发生该病,雏鸡较为多发,目前在肉鸡中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蛋鸡也可见发病。发病鸡群病程较长,进而增重缓慢,死淘率高,经济损失巨大。现据笔者多年临床、解剖和防治经验,将应激引起此病的一些认识阐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一、发病诱因
忽冷忽热、换料、运输、湿度高、高饲养密度、通风不良等刺激均可引起鸡群应激,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胃液分泌异常,保护性粘液分泌减少,胃酸分泌过多,造成胃粘膜损伤。应激状态下鸡群胃肠道是受害最严重的器官之一,其病变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胃肠道粘膜出血、坏死及溃疡形成。家禽肠道有逆蠕动现象,容易受各种应激因素致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逆蠕动进入肌胃腺胃,造成腺胃炎和肌胃炎。
二、发病机理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使心跳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外周小血管收缩,再加上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水钠排出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流加快。这有利于维持或增加心、脑以及运动时的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但若外周小血管收缩强烈,持续时间过久,则可引起相应器官组织的微循环缺血和细胞缺氧。
应激引起消化系统的变化:胃肠道粘膜微循环障碍,胃肠道微循环缺血,随之发生淤血、水肿和出血,可使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屏障功能破坏、胃液中的H+回渗;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亢进,进一步加重了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操作,促进了胃溃疡的发生;胃黏液的分泌量降低及其组成改变,胃粘膜上皮细胞持续分泌一种粘稠度很大的、不溶性的胶冻状黏液,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机体在应激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黏液分泌减少及成分改变,使黏液易被消化,导致胃溃疡易发;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脱落与更新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保持胃粘膜的完整性,糖皮质激素可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再生率降低,粘膜上皮细胞的脱落大于再生,胃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应激时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失调,致病菌过渡繁殖,甚至引起细菌性肠炎,也是引起胃肠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肠胃逆蠕动现象加剧,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逆蠕动进入腺肌胃,是肠道内的有害菌进入腺肌胃造成腺肌胃炎。
三、防治
1、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杜绝饲料中的生物胺及霉菌毒素的外源性供给。控制肠炎的发生,防治应激时肠道逆蠕动有害菌进入腺肌胃,促进胃黏膜屏障的生成。
2、防治方案
从鸡雏0日龄开食使用倍利能(五加芪粉),其中主要成分刺五加具有较强的抗应激作用,黄芪多糖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连续使用一周可有效预防腺胃炎的发生。发病期间使用度获灭(七清败毒颗粒)+惠诺西(阿莫西林)+新霉素,晚上使用小苏打和鱼肝油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