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一例番鸭“三周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疫病。雏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损失。笔者就一起番鸭三周病的诊疗情况进行介绍。
1背景
2月中旬,漳浦某养鸭户饲养番鸭4500只,13日龄。在11日龄时雏鸭开始发病,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懒于走动,排淡绿色和灰白色稀粪。未用药物治疗,两天后出现死亡137只,遂到门诊咨询求助。
2临床症状
患病鸭精神萎顿,羽毛蓬松,食欲降低,不愿走动,腹泻,排黄色和绿色稀便,并黏附于肛门周围。死前两肢麻痹,角弓反张,衰竭而死。
3剖检病变
剖检多只病死鸭,可见大部分肛门周围有稀粪黏附,泄殖腔扩张外翻;心脏变圆,心壁松弛;肝脏肿大质脆;胆囊充盈;胰腺表面散布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肠道呈卡他性炎症,出血、充血,肠内容物混有脱落的肠黏膜。
4实验室诊断
将病死鸭进行无菌剖检,将剖检脏器进行触片染色,经革兰氏染色后镜下未观察到细菌存在。无菌操作取肝脏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触板培养48h,均未出现菌落。采集10只发病较早的番鸭血清,用已知抗原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得知细小病毒抗体较高。为区别小鹅瘟、病毒性肝炎等,通过PCR鉴定为番鸭细小病毒。根据养殖户描述、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番鸭细小病毒病。
5 防治
(1)严格的生物安全对本病额预防意义重大,及时彻底清理粪便,将患病鸭隔离,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全群用威能(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300倍稀释带鸭喷雾消毒,1日1次,6天后改为3天1次。
(2)鸭群紧急接种抗番鸭细小病毒的高免血清,每只注射1ml。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康感(双黄连可溶性粉)和度必可(板青颗粒);防止继发感染在饲料中添加普乐康(氟苯尼考粉),连用5天。
6 小结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病毒病之一,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该病例在用药后2天病情好转。
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日常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生物安全和加强管理是较为有效的途径,这种情况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通风和温度控制,空气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大等都易造成该病发生。加强通风换气,做好环境卫生,降低粉尘与有害气体含量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2)加强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等往来,加强带鸭消毒。
(3)由于该病常与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等混合感染,发生本病时,立即进行实验室确诊,选择高敏药物针对性及时治疗,减少盲目用药延误病情。做好安全措施,对环境进行消毒,可减少或者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