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一例鸡痘的诊疗体会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大量存在于病变的皮肤和黏膜中,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临床上依侵犯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皮肤型的特征是在鸡冠、髯部等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黏膜型的特征是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进而出现呼吸困难。本病在春秋、雨水较多、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易流行,常引起病禽增重缓慢、消瘦,蛋鸡生产性能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感染,卫生条件或营养不良时可引起较多的死亡,尤其是雏禽更易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将笔者在8月份遇见的一例鸡痘的诊疗情况进行阐述。
1 发病情况
鄢陵县某养殖户饲养蛋鸡8000只,30日龄,采食量略减,个别精神萎顿,大群精神正常,鸡生长缓慢,眼睑发红,个别张嘴呼吸,养殖户因咳嗽、呼吸杂音等怀疑鸡群感染支原体,购买泰乐菌素饲喂4天不见好转,病情有发展趋势,一天死亡73只,约1%的死亡率,遂来问诊。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闭目缩头,眼结膜发炎,个别严重的上下眼睑粘连。有的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咳嗽甩头,打开口腔可见口腔内有淡黄色小结节,喉头处有假膜阻塞,易引起窒息死亡,影响采食和饮水。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口腔、喉部黏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不易剥离。眼部肿胀,眼角有脓性粘液,眼睑处有黄色干酪物。其它内脏器官无显著病变。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结合当下季节诊断为鸡痘。
5 治疗
挑选出比较严重病鸡,口腔咽喉处用镊子除去假膜,涂抹碘甘油,肌注黄芪多糖和迪新(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大群用康感(双黄连可溶性粉)、度获灭(七清败毒颗粒)、惠诺西(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饮水,连用6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每天用威能(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300倍稀释带鸡消毒1次。4天后基本好转,没有出现死亡。
6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鸡痘是以蚊子等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夏末秋初,要及时处理鸡舍周围的杂草和臭水沟,减少蚊蝇等吸血昆虫的滋生,也可采取驱赶蚊蝇的方式、用灭蚊药杀死鸡舍内和环境中的蚊子或在鸡舍门窗安装纱窗。消灭传播媒介或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该病较为有效的方法。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消毒在鸡痘的防控中有着重要作用;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清洁卫生也可有效降低本病发生。
免疫接种人工接种仍是预防本病最可靠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可在20日龄左右刺种,秋季可提前在7日龄左右刺种,也可接种两次。接种2~3日查看刺种部位,出现红肿结痂表示免疫成功,如不结痂,必须重新接种。
药物防治 病毒大量存在于病变的皮肤和黏膜中,发病鸡携带有大量病毒。饲养过程中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鸡只发病时,尽快将发病鸡隔离,减少疾病传播。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加强免疫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用广谱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