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如何应对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不良影响
每到夏季,由于高温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母猪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仔猪腹泻率上升、成活率下降,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的发病率上升,配种率下降、死胎率上升、产仔数减少。分析母猪夏季繁殖性能下降的因素,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因素
内分泌因素
高温,特别是猪舍气温在35℃以上时,可直接刺激脑垂体,造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障碍,影响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和雌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有研究表明,母猪受到持续性热应激后,会间接地影响卵巢机能,严重时会诱发卵巢囊肿。
营养因素
夏季气温高,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使得母猪哺乳期失重大,会出现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造成不发情、发情延迟,影响配种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以及母猪淘汰率上升等情况。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当环境温度超过30℃,脂溶性维生素A、E失效快,而它们是维持正常繁殖活动的基本物质。
公猪因素
公猪精液的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液活力越低。夏季猪舍温度多在38~40℃,公猪性欲下降(高温使无交配欲的猪所占比例高于常温季节),精液品质降低(精液稀薄,且射精量减少,死精、弱精增多),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直接原因。
霉菌毒素因素
高温易使饲料发生霉变,母猪采食了发霉的饲料,会造成采食量下降。另外,霉菌毒索(如玉米赤霉烯酮)易使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乏情、后备母猪假发情等现象。
疾病因素
夏季高温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快,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发病率上升,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增加;同时由于大量蚊、蝇滋生,造成细小病毒、乙脑、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加剧。
综合防控措施
饮水器中水应保持适当的流速,以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温应控制在10~12℃。夏季早晚分别对公、母猪进行驱赶运动,每次1小时左右。在早、晚天气凉爽时喂料,由干粉改喂湿料,或由每天喂2次改为每天喂3次,即晚上增加1次。控制好。
母猪膘情,及时淘汰有繁殖缺陷和老龄的公、母猪。配种应在上午8时前,下午6时后进行。对不使用的公猪应加强运动,防止过肥。加强栏舍冲洗消毒工作,每天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用 威能 1:800喷雾消毒。
调整日粮营养,保证适宜的营养水平,夏季种猪消耗增加,营养摄人减少。因此,进入夏秋高温季节应提高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特别是赖氨酸水平)、维生素的水平。种公猪饲料蛋白质应在16.0%以上,空怀母猪饲料蛋白质在14.5%以上。同时添加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C、E的供给量,除正常给量外,在每吨日粮中应额外添加维生素A、E各40-50克。在母猪饲料中添加倍利能+增益速,倍利能可提高免疫力,减少应激,增益速具有强抗氧化性,减少饲料中脂类的氧化与维生素的氧化分解。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
种猪舍最适温度为,配种舍l2~l5℃,妊娠舍18℃,哺乳舍18~22℃。为满足种猪舍温度要求,种猪舍在夏季应有通风或喷淋降温设备,每天应进行淋浴或通风降温。通过滴水和地面、屋顶洒水,增加蒸发,降低环境温度。安装排风扇,增加通风量(但在35℃以上时单纯通风无降温作用)。安装湿帘或空调 (种公猪舍),湿帘的良好使用可保证降温达5℃,种公猪舍可考虑安装空调,费用虽高一些,但效果较好。为减少辐射热,可在屋顶、窗户处搭遮阳网。在饲料中添加度获灭0.1%+0.2%~0.3%小苏打能起到防暑降温作用。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加强公猪饲养管理,及早发现有问题的精液。对发现精液稀少、畸形率高的公猪应改善饲养,停止配种,在5周后再检查,如无改善再淘汰。在公猪料中长期添加增益速3kg+维喜300g,可显著提高公猪精液质量、增加射精量。
药物保健
做好猪瘟、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病等疾病的免疫注射工作。由于夏季高温期母猪无乳综合征发病率高,近两年衣原体在一些地区高发,可在母猪配种前注射终结10ml;母猪产后注射菌利高10ml,终结10ml,控制产后感染,预防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
由于在夏季,饲料更容易霉变,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天气,同时夏季也是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的高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做好霉菌毒素的防控与血液原虫的防控,具体措施:饲料中长期添加倍宁,可起到解毒、排毒的作用,附链康1kg/吨料+君毕妥1kg/吨料,猪群每隔45天添加一次,连用7天。